中国发展“主引擎”不变 厚植创新传递信心

  北京10月21日电(王逸飞 张煜欢 钱晨菲)“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未来,中共二十大报告传递出中国发展“主引擎”不变的明确信号。上述定调也在中国产学研等领域人士中,进一步激发出创新热情、传递了创新信心。

  中共二十大报告设独立章节,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部署。其中既有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驱动开辟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的阐述,又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表述,为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激发动能标定方向。

  创新一直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的“主引擎”。中共十八大报告曾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今年,中共二十大报告用较大篇幅着墨创新,对外表明中国发展“不换跑道”。

  中共二十大代表,中电海康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宗年表示,中共二十大报告总体科学系统、逻辑性强,深入阐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发展更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创新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科技型企业要成为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创业家共同的舞台。”

  “未来,我们国有企业更要努力成为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并在解决从成果到产业的鸿沟问题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陈宗年说,科技型大企业处在创新链、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四链”融合的枢纽所在,未来要进一步发挥引领支撑作用,构建起创新联合体,实现创新驱动协同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研发机构的作用发挥。中共二十大代表,之江实验室党委书记、主任朱世强说,“二十大报告为中国创新工作设计了明确的发展路径,激发了科技工作者创新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战略任务。”

  之江实验室以“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导举办,以实验室为主体,充分融合省内顶尖高校与龙头企业创新优势,吸纳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形成创新网络,主攻智能感知、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智能网络和智能系统五大科研方向。成立五年来,其已产出“之江天目”异构智能计算机、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等一批前沿成果。

  朱世强表示,实验室将始终坚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以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有效满足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最高水平作为标准,产出一批用得上、有影响的重大科研成果。

  中共二十大代表、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吴连锋,对中国科研面貌的改变感受深刻。“国内的科研硬件设施水平在许多领域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准,在某些层面甚至超越海外研究机构;国内鼓励自由探索、强调原始创新的科研氛围让科学家更有底气和信心。这种条件下,我们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以我所在的代谢与衰老领域为例,在世界顶级期刊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中国科学家的创新成果。”

  “二十大报告传递出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更加坚定了我们勇攀科技高峰的信心与决心。正因为这种重视,才有了西湖大学这所新中国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我将和同事一起向难而行,努力做出更多引领世界前沿、‘从零到一’的基础科研创新。”吴连锋说。

  在中国,民企数量在企业总量中占比超九成,其也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力量。

  中共二十大代表高娅琴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任质量工程师。其所在企业自主研发了中国首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凯美纳,打破了中国癌症靶向治疗长期被进口药垄断的局面。之后,中国首个针对肺癌ALK靶点的重磅创新药贝美纳也获批上市。

  高娅琴说,“随着国产创新药不断走向市场,进口药价格也随之下降,更多患者能用得起药。二十大报告让我们有了更多信心和底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发展医药创新事业。相信中国创新药也会不断走出国门,为全世界患者带来健康福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