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怪鱼”背后的异宠产业链

  鲍南

  近段时间,“怪鱼”鳄雀鳝在我国多地出现,引发关注和热议。可有媒体调查发现,这边全力“捕鱼”,那边不少网店却仍在偷偷售卖这一外来物种。

  鳄雀鳝到底是什么来路?其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淡水巨型食肉鱼,在中国水域没有“天敌”。一般来说,外来物种入侵有三种途径:自然进入、有意引进、无意引进。而目前在中国出现的鳄雀鳝大抵属于第二种,多是被当做宠物从鱼苗时进行饲养,之后由于体型太大超过鱼缸而被放生到了自然环境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观念的多元,如今家里的宠物已不再局限于猫狗,而是诞生了一股追求“新、奇、特”的另类宠物饲养之风。然而,由于相关科普工作几乎是空白,所养异宠究竟是不是外来物种、是不是保护动物、是不是禁养动物等,很多人基本没啥概念。近些年,从巴西红耳龟,到非洲大蜗牛,再到福寿螺,因宠物饲养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事件并不鲜见。这无疑提醒我们,时下的异宠产业链与外来物种入侵存在高度相关性,必须引起足够警觉。

  既然是有危害的外来物种,那就不禁要问,它们是怎么进入中国的,又是怎么堂而皇之上线售卖的?这里头,“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更新不及时,以及相关监管“九龙治水”是重要因素。境外输入、花鸟鱼虫市场售卖、电商快递运输等环节分属海关、森林公安、市场监管、邮政等多个部门,监管很多时候是“民不举官不究”,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可以说,无论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如何防范异宠经济的负面影响,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注异宠产业链,愈发成为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新课题。于政府职能部门而言,首先还是加强源头管理,强化入境货物、运输工具、寄递物、旅客行李、跨境电商等外来物种入侵渠道的口岸检疫监管、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对入侵物种的全方位防御体系。同时,也要及时更新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明确告知公众哪些异宠能养,哪些不能养。对公众来说,也要积极参与防控外来物种的工作,不一味求新求怪,不任性“放生”。凝聚多方合力,才能有效应对生物安全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