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山东临沭百余名第一书记兴村兴民助力乡村振兴

  山东临沭6月1日电 (沙见龙 王伟)在山东临沂临沭街道高湖村,一大早送完孩子上学的吴书红来到村内的劳动服务中心加工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在这边既能接送孩子,也不耽误照顾老人,也不用背井离乡地打工了。”在高湖村,超80位村民像吴书红一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上述村民就业方面的变化,得益于临沂市纪委监委机关派驻到高湖村第一书记赵亚伟的助力。他通过多方努力,协调到350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资金,在高湖村创办了劳动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让村子及周边村民有了更便利的就业机会。

在山东临沭,不少村民都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临沭融媒 供图
在山东临沭,不少村民都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临沭融媒 供图

  近年来,山东持续发力乡村振兴,其中各领域各系统派驻第一书记进村帮扶,是该省推出的重要举措之一。自2021年10月以来,151名山东临沂临沭县第五批驻村第一书记扎根于苍山沭水间,入户走访2.8万人次,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58处,协调争取各类资金5亿元,新上项目160余个,激荡起乡村振兴的“沭河春水”。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没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临沭县曹庄镇山前村是山东省、临沂市备案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支部常年缺职。临沂市财政局派驻第一书记于春雷驻村后,充分挖掘山前“抗日模范村”的红色文化资源,从“第一书记讲党课”入手,实现了班子由弱到强的蝶变。

村民正在劳作。 临沭融媒 供图
村民正在劳作。 临沭融媒 供图

  因办公场所年久失修,前几年,临沭县青云镇刘疃北村只能到邻村借用场所开展党员活动。为响应党员群众的需求期盼,临沂市教育局派驻第一书记桑柏昌到村后,协调资金170万元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拔地而起的3层700余平米的崭新办公楼,成为了凝心聚力的党建阵地、为民办事的服务平台、群众喜欢的温馨家园。

  据统计,临沭县第一书记先后发展党员192名,培养后备人才288名,组织村干部学习培训1200余人次,开展“党徽在闪耀、党员在行动”党员认领实事1.5万余件,投资近1000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7处、改造41处,实现了任职村活动场所全面提升、基层战斗堡垒全面过硬。

  为招才引智,临沭县在人才发展方面实施“四雁工程”。在这一背景下,沂沭河水利管理局派驻曹庄镇岭南头村第一书记隋军回引本村在外人员刘常青创办了知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期投资600余万元,建成蔬菜大棚8个,带动村民从事农业种植50余人,实现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图为耕种场景。(航拍图片) 临沭融媒 供图
图为耕种场景。(航拍图片) 临沭融媒 供图

  在“临沭地瓜”的主产地青云镇,红薯种植面积近6万亩。临沂市教育局派驻第一书记王洪亮、人民银行临沂支行派驻第一书记田武飞、临沭县工信局派驻第一书记颜廷金驻村后,参与发起成立农业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围绕“红薯产业建链补链强链”,聚集成员社11家,建设高标准红薯存储地窖10个,加工车间3处,引入优质红薯品种,带领3000余户群众订单种植红薯1万多亩,实现村集体平均增收15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让“临沭地瓜”成为强村富民的“甜蜜产业”。

  据统计,临沭第一书记共指导党支部领办合作社77家,协调争取各类资金近5亿元,发展增收项目160余个,推动任职村集体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同时,驻村第一书记们还不断推进基层治理,做温暖民众的贴心人,“刚到村里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现在发现乡村振兴能干的事太多了,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临沂市城管局派驻郑山街道埠前北村第一书记张康辉说。

  临沂市派临沭县第一书记工作大组长、第一书记工作临时党委书记诸葛纪明表示,该县以“十个一”工程统领全局,以“抓项目、树标识,比能力、找差距”活动开打突围,以“一村一实践案例”固化成果,全力助力打造乡村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