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8月20日电 (记者 宋秀杰)记者20日从2022南国书香节暨第十二届广东惠州书展活动现场获悉,在此次书展中,惠州非遗、东平窑瓷器展示及文化分享活动尤为亮眼。
据介绍,此次活动展示的东平窑陶瓷产品有近300件,既有传统的东平窑惠州青白瓷非遗系列产品,也有前沿时尚的当代东平窑的文创陶瓷产品,琳琅满目。
活动期间,东平窑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余小伦举行多场直播活动,分享东平窑的陶瓷文化和历史。另外,东平窑陶瓷艺术研究院把近两年出版的新书也在此签售。
惠州东平窑始烧于北宋年间(公元960~1127年),是北宋广东三大民间窑场之一。据《惠州市文物志》记载,窑址于1976年9月底发现,从表土挖出的标本看,器形有瓷碗,瓷碟、匣钵;釉色为青釉,青黄釉;花纹装饰采用刻花,划花,并程冰裂纹,碗心及圈足刻有“十一、十二”等阳文印记,这些数字是记符号,表示工匠所完成生产额,这是东平早年工业见证。
余小伦介绍,为实现海丝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持续发展,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1年11月,惠州正式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
余小伦称,从唐代开始,惠州海上贸易蓬勃发展,催生了以东平窑和白马窑为代表的惠州外销瓷器,这两个古窑址遗存也是古代惠州海丝贸易的重要证据。“海上丝绸之路”岭南重要瓷器原产地宋朝惠州聚集了东江流域的造船、造币、制盐、制瓷等手工产业,交通东至潮州及福建、江西,东北至梅州及闽赣。其产品主要是以外销东南亚国家为主。
目前,惠州市对东平窑陶瓷成就的展示,仅有惠州市博物馆所开辟的一个展室,民间陈列展示有惠州东平窑文化园中的“惠州市古陶瓷标本陈列馆”中的瓷器残片标本。这类形式的展示,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东平窑的兴趣和热情。但东平窑遗址开发立项尚属空白。
因此,余小伦建议当地政府,要通过建立东平窑遗址公园,建立非遗工艺传承培训、中小形的工匠学院,通过陶瓷制作教育、体验、精品展示、陶瓷学术交流的形式,探讨惠州工匠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