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温干旱叠加并进一步发展

  兰州8月10日电 (记者 冯志军)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4℃,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9.9%,高温过程累计时间长且影响范围广……记者10日从甘肃省气象局获悉,7月下旬以来,甘肃大部出现高温晴热天气,平均气温为近5年最高,河东降水明显偏少,陇中局地旱情反弹,个别地方旱象露头并发展。

  甘肃省深居内陆,干旱半干旱区占全省面积约76%,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严重制约着甘肃经济社会发展。

  据了解,7月21日以来,甘肃高温过程累计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该省河西大部、陇中北部和陇东南大部地区累计高温日数在5至15天。7县(区)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定西市北部、白银市南部等地旱情反弹,天水市渭北旱象露头并发展,高温干旱叠加不利于玉米开花授粉和马铃薯块茎膨大。

  事实上,7月下旬中期,甘肃河东大部旱情解除,仅陇中北部存在轻度干旱。但随着全省大部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土壤失墒加速,陇中北部、庆阳市西北部、天水市、甘南州大部等地出现轻度及以上干旱。此次干旱范围和程度为2017年以来第二重发年份。

  在传统农业省份甘肃,玉米和马铃薯,是与小麦同等重要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玉米成为甘肃第一大粮食作物,其生产逐步实现从半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转变;甘肃马铃薯种植区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土质洁净,所产马铃薯绿色安全、营养丰富,个头大、口感好。

  甘肃省气象部门分析称,目前,甘肃省玉米大部地方为开花吐丝—灌浆期,马铃薯为块茎膨大期,对高温热害和水分极为敏感。近期高温可能导致玉米花丝枯萎,授粉不良,果穗结实率降低,灌浆时间缩短,马铃薯块茎膨大受阻。旱区深层土壤水分蓄存不足,不利于大秋作物产量形成和小秋作物苗期生长。

  据气象部门预计,8月中旬,甘肃河东大部降水偏少,部分地方高温仍将持续;此期正值大秋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期和需水高峰期,干旱范围和程度将进一步发展,对大秋作物产量形成和小秋作物苗期生长将有一定影响,相关部门需做好高温干旱的防御工作。

  根据当前旱情和未来预测意见,气象部门建议称,甘肃旱区强化田间管理,做好蓄水保墒,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及时灌溉;河东各地注意适期喷灌水,减轻高温热害对玉米、马铃薯的危害;汛期局地强对流天气较多,各地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相关防御工作。(完)